引言
假如你有朋友痛失至愛親朋,你想幫助他,但又感到無從下手,這冊書就是為你寫的。倘若你躊躇不決,不曉得如何在朋友最難過,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援手,這本書就是協助你裝備好自己,建立你的信心,在他黑暗的時刻,作朋友的好夥伴。
我們為你預備了另一冊書〈伴你走過黑暗的幽谷 - 寫給喪親者〉,是讓你送給你的朋友,幫助他渡過這些哀傷的日子。
至愛的死亡,無論是突然離世,或者是纏綿病榻一段日子,都會帶來很大的憂傷,叫人墜入黑暗的幽谷。朋友痛失至愛的消息可能是其他人轉告的,或者是你自己看到訃文;亦可能是當事人直接告訴你,你都知道他極需幫助。
假如是他直接給你電話告訴你這個消息的,你就要安排和他盡快見面。
倘若你是間接得知這個消息,你應該立刻試和他接觸,向他慰問。假如一時未接觸得到,也就給他寫張慰問卡,或者送束鮮花,表示關懷。他可能沒有回應,(在憂傷的時候,不少人需要多一點自己私人的空間和時間),不用擔心,你愛心的表示他是會感受到的。
如果你接觸到他,便問問他是否願意接受你的探望。倘若他肯和你見面,那就最好不過了,趕快和他見面,給他安慰。
在他身旁
為甚麼和他一起這麼重要?
當你從他的電話知道這個壞消息,最好,最有效表示你關心的方法,就是掛上電話後,儘早去到他的身旁。他給你電話的時候一定是極度難過,可能感到孤單,無助,害怕。當他見到你,可能馬上便把你抱緊,痛哭不休,因為在那一刻,他的感情在你身上得到宣洩。
「在他身旁」對一個人感情上的幫助是強而有效的。試想想當你陷入感情上的低谷,有人能針對你的需要,給予你專一的關愛,你的感受是何等的溫暖。
時間性最重要,掛斷電話以後,你應該馬上趕到他的身旁。在這繁忙的社會,這說起來容易,行起來卻很難。然而,如果你不馬上行動,過幾天才再和他接觸,他便不覺得你真是關心他。良機一縱即逝,以後你對他的關顧,效果便大打折扣了。
一個人因為至愛的離世突然跌落哀痛的深谷。沒有信仰的,會埋怨命運。如果他相信一位慈愛,全能的神,雖然他未必承認,大概會覺得神已經離棄,掩面不顧他,感到十分失望。在這個時刻,如果你肯花時間和他一起,聆聽他的傾訴,他也許不會感到神棄他而去。試想一想,你的同在,你的安慰,竟然叫人感到神的同在,那是何等奇妙,何等美麗!
攜同耶穌一起前往
不少時候,朋友從你那裡尋得慰藉,他不願意你離開,甚至希望你整天和他一起,但你卻不能答應,因為你有你的生活,有你自己要辦的事情。那如何是好?我建議你告訴他,你不是孤單一人前來,而是和耶穌一同來探望他的。你雖然離開,但耶穌會留下來陪伴他,耶穌是良友,他可以和耶穌談話,就像和你談話一樣。
聆聽
聆聽比說話更難
當你和他一起時,要學習怎樣聆聽。這是知易行難。聽來奇怪,大半的人往往不懂得怎樣聆聽,而傷心人卻往往需要一位聆聽的人。聆聽是關懷他人最重要的技巧,卻又是我們最缺乏技巧。
在傷痛中,你的朋友,心內有百般感情,千言萬語需要宣洩。你和他一塊就為他開闢了一個宣洩的渠道。當他盡情傾訴的時候,他聽不到,也不需要別人的講話。作為他的朋友,你只需要給他一雙肯聆聽的耳朵;一個讓他可以靠在上面的肩頭;一顆關愛他的心便已經足夠了。你不用提及你自己,或其他人的經驗;也不必分析他的感受,更無需給他任何的忠告。對你的朋友說:「我很替你難過,請盡情宣洩,我會好好細聽,絕不會把聽到的向外傳開。」其實往往連這些話也不用說,宣洩之門一開,他便滔滔不絕。需要的極其量只是偶以輕輕拍他的肩背,表示你在聽,表示你明白。
守秘密非常重要。要贏得他的信任,肯繼續向你吐露他的心事,你必須絕對守秘密,還要表示對他的傾訴感到興趣,願意聆聽。要牢記他是主,你是客,不要忘記謝謝他讓你探訪,和對你的信任。
聆聽和解決問題
聆聽的時候我們必須小心我們的態度。不少時候,我們是存著辯論的心態去聆聽。我們一面聽,一面分析情況,鎖定其中的問題所在,提出解決的方法。我們同意所聽到的某些觀點,不認同某些觀點,更甚者,我們只聽見我們同意的,我們不認同的完全沒有聽進去。這種批判性的態度,往往帶來衝突,傷害別人的感情,和關顧的目的背道而馳。你的朋友需要的是你聆聽他的心事,你的同情,你的關心,不是你的批判,建議。
我們往往把關懷和解決問題混而為一。關懷是明白他的處境,了解他的感受,以他的心為心,而這一切都是從小心聆聽開始的。
用眼聆聽
除了用耳聆聽外,我們還需要用眼聆聽:留心說話人的身體語言。一個人的身體語言往往透露很多說話難以傳達的感受和訊息。
透過聆聽去了解他的內心世界
你的朋友把很多痛苦的感受壓抑在心內。你需要進入他的內心世界才可以協助他克服這些哀傷,幫助他康復。但你不能硬闖入內,必須忍耐等待他主動的邀請。你在他憂傷的時刻和他一起,願意聆聽他的傾吐,這已經是個很好的開始。不要勉強硬性編定一個進度表,要讓他在適當的時刻敞開心門,邀請你進入。
避免提供答案和過快的反應
一個人在悲傷中往往會發出很多怨天尤人的問題:
我是不是交上了惡運?
我是不是受到魔鬼的攻擊?
神是否不願意,或者不能夠幫助我?
為甚麼我們家庭最需要他的時候,神卻把他取去?
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要聆聽問題背後的感情。他是透過這些問題來發洩他的情緒,並不是要尋找答案。這些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。我們不必回答這類問題。最好的回應就是好好的聽,表示我們的同情:
「我知道你很傷心難過。如果我有著你同一的遭遇,我也許會有同樣的問題。我希望對這些問題有好的答案,但我沒有。」
舊約聖經的〈約伯記〉很能幫助我們明白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。約伯的朋友試圖回答約伯這些問題,結果好像是跟約伯爭辯,反而為約伯帶來更大的痛苦。
甚至主耶穌也曾發出過這樣的問題。在十架上主說:「我的神,我的神,你為甚麼離棄我?」在這裡主不是尋求神學家給他一個答案。他只是表達他在十架上所受的極大苦楚。
不要否定他的感受
你的朋友敞開他心門表達他的感受,你不要否定他的感受。他可能感到他是受害者,憤怒,失望,挫敗,哀傷。不要管這是否合理,因為他當下所需要的是發洩。你不需要表示同意或不同意,但你不要否定他的情緒。告訴他,如果你落在同一境遇,你也許有和他一樣的感覺;告訴他你聽到他的困擾而為他難過。不要說:「節哀順變,事過情遷,慢慢就會轉好」;或者「凡事向好的方面看,半杯水可以看成半滿,而不是半空」;「要有信心,多多禱告,我相信神會給你開路」。
代禱
問你的朋友是否願意你為他祈禱。如果他願意,你可以輕輕按手在他的肩頭上,向神獻上一個短短的禱告,但不要勉強。 如果你的朋友還未認識神,或未經歷過別人為他代禱,你的禱告要簡短。
首先問你的朋友他心中有甚麼要告訴神。你就做你朋友的代言人,將他的心願向神傾訴。記住,你禱告是向神說話,不要借機說一篇道理。
你可以告訴神你為朋友的傷痛而難過。祝禱神的眷顧和安慰臨到他,使他心裡有平安,心中的愴傷得醫治。
禱告完後,告訴他神是愛他的,你也非常關心他。你會繼續想念他,為他祈禱。
以上只是一些建議,禱告的內容要按你朋友的需要而定。
懂得「愛人如己」
聖經「愛人如己」的教訓有一方面不時給人忽略:就是「如己」這兩個字。我們明白要愛人,但要好好的愛人我們必須懂得怎樣愛自己。要學習怎樣愛自己愛得正確,健康,我們要學懂怎樣從憂傷失落中康復過來。我們都曾經憂患,如果未曾徹底康復,還攜帶著憂患的包袱,幫助他人的時候,難免觸動舊患,傷害自己。我們必須自省,如果發現有未痊愈的傷痛,求主施恩,賜力量,先治愈自己的創傷。當你從傷痛中得到釋放,便可以幫助他人得釋放。
願你經歷神的愛,讓祂的愛透過你傳達,接觸到你的朋友。
致謝
這本書是我太太婉玲不斷的鼓勵下的成果,她也是神賜給我事工的好夥伴。在修改文稿時,得到邱清萍姊妹與蘇劉君玉博士給予許多有用的建議,謹此致謝。感謝媳婦林美善為本書英語原文作修正與潤色。感謝陳永明弟兄與我的妹妹林爾玫精心的翻譯,方便了閱讀中文的朋友。
我更感謝我的神,是他的愛,讓我可以將心中的感受與經驗寫下來。
林爾羊
於加州、奧林達市